核心提示:父母是孩子最初见到的世界,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。父母不教育孩子,孩子会有问题,父母给予孩子错误的教育,孩子也会有问题。孩子既是父母的“作品”,同样也是父母的镜子。
编者按
父母是孩子最初见到的世界,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。父母不教育孩子,孩子会有问题,父母给予孩子错误的教育,孩子也会有问题。孩子既是父母的“作品”,同样也是父母的镜子。孩子出现问题,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,将会影响孩子一生。孩子长大成人之后,成为父亲(母亲)之后,还有可能会影响下一代。家庭教育如此重要,那父母若出现问题,到底会伤害孩子有多深?有没有什么解决办法?本报今起推出“家庭,影响孩子一生”系列报道,分别从家庭暴力对孩子的影响和家庭关系对孩子的影响进行解析,敬请各位家长关注。

南宁一小学对25名有暴力倾向的孩子进行心理干预,调查发现——
过半问题孩子曾遭受家暴
广西新闻网-当代生活报记者 陈佳嘉
核心提示
家长的行为教育会影响孩子一生。南宁一小学在2013年9月成立了《矫正情绪行为障碍,提升孩子的正能量》心理课题组,对校园中25名有暴力倾向的孩子进行心理干预,并进行了时间长达3年的追踪。近日,记者从该课题组了解到,25名孩子所在的家庭中,遭受父亲暴力的有8人,占比32%;遭受母亲暴力的有5人,占比20%,父母双方都施暴的极少,但有不少孩子遭受了家庭冷暴力,相当于一半以上的孩子在家里遭遇了家庭暴力。
那么,家庭暴力到底会伤孩子多深?今天这几个孩子的故事令人唏嘘。
案例篇
爸爸妈妈,请别伤害我
1
儿子扬言长大后要杀爸
这是为啥?
小辉是一个让老师非常头疼的孩子,他上课经常不按时进教室,课堂上随意走动、叫嚷,有时自己走出教室,有时趁老师不注意就会钻进讲台的桌底,不能完成任何作业,常弄坏班级和学校的物品,还恶作剧,把厕所的门从里边锁上,然后从窗口爬出来……
班主任还称,小辉对父亲打他怀恨在心,曾经对父亲说:“打我!打我!长大了我杀了你……”
小辉上四年级时,班主任推荐他参加心理干预。就在心理专家准备对小辉进行心理辅导时,班主任反映,上课讲到家庭防盗时,小辉居然说“如果小偷进到我们家,我就会拿着刀,躲在桌子底下,等到小偷走近时直接杀死小偷”。其他老师也反映,小辉每天都带刀来学校,有时还带剪刀,真担心伤到同学。
当心理专家对小辉进行心理干预时,他的表现也有些令人费解。小辉不肯挨着父亲坐,一直躲在校长背后,有意与父母隔开一段距离。在干预过程中,小辉钻在会议桌下藏起来。心理专家只好也钻到桌子下,与他面对面交谈。他告诉专家:“从上一年级开始,我每天回家都要挨父亲暴打……”
当专家追问小辉的父亲为什么要打儿子时,他的回答让在场的所有人非常意外。小辉的父亲说:“我小时候在家也被我父亲暴打,我母亲则在一旁看着。”原来这位天天暴打孩子的父亲,其心灵深处一直隐藏着难以释怀的被暴力经历。带着这份不自觉的恐惧长大,成为父亲后,他又不自觉地用暴力来面对自己的孩子。
目睹了整个心理干预过程的班主任心里更是一颤,“以前我认为自己倒霉,为什么遇上了这样一个难缠的孩子。心理辅导结束后,再看到小辉,我觉得这个孩子太可怜了”。之后,班主任改变了自己对小辉的态度。当她发现小辉上课坐立不安时,会允许他出去,甚至给他提建议,告诉他去哪比较“好玩”,“我要求他用小纸条告诉我,他去哪里了,让我下课后能找到他”。
心理辅导课后,小辉也发生了变化,他的脸上开始经常挂着笑容。
2
女儿一高兴,爸爸却要打她
这是为啥?
读六年级的小雨经常玩失踪,经常不告诉父母就往外跑,完全拒绝与父母沟通。小雨妈妈成天在家以泪洗面,不知道该怎么教育自己的女儿。
“小雨跟她爸爸的关系非常糟糕,经常在家起争执,而且她爸爸还经常动手打她。”小雨妈妈说起女儿与丈夫的事也很苦恼。
然而,心理专家在对小雨进行心理干预时,却得到了不太一样的答案。
小雨说,她7岁那一年的一天,小雨的爸爸到学校接女儿。看到爸爸来接自己,她非常高兴,就跟着爸爸蹦蹦跳跳地走回了家。没想到,回到家,爸爸却开始动手打自己,还说“你怎么那么不懂事,怎么能把自己的快乐如此张扬地表露出来!你应该将自己的快乐藏在心里面”。
“我高兴怎么成了被打的理由?”爸爸打人的理由让小雨很是意外,她不理解甚至觉得不可理喻。之后,小雨还经常因为一些莫名其妙的理由被父亲打,两人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糟。
当心理专家对小雨爸爸进行心理干预时发现,这位看似“不可理喻”的爸爸,居然是在用自己的方式保护女儿。
原来,小雨的爷爷在小雨爸爸只有两岁大时就去世了。小雨奶奶一个人带着儿子艰难地生活,有时连饭都吃不饱。小雨爸爸6岁大时,奶奶带着爸爸改嫁。在新家,小雨爸爸不用再担心吃不饱、睡不暖。于是,他的小脸蛋也逐渐露出了笑容。每天吃饱饭,他就高高兴兴跑出门,跟小伙伴一起玩耍。但小雨的爸爸每次高高兴兴地跑出去玩,回来时就会被继父暴打,或者被罚做家务。所以,小雨的爸爸在小时候就明白,快乐不能轻易表露出来,隐藏高兴的心情才是安全的。
得知这一切,小雨和妈妈开始试着去理解小雨的爸爸。于是,一家三口在专家的建议下,进行心理辅导。目前,小雨开始愿意和父亲进行简单的沟通。
3
母亲缝衣针猛扎自己的孩子
这是为啥?
小飞的父母在孩子刚断奶时,就把他交给了奶奶照顾。父母忙于生计,孩子所有的事务都由奶奶代管。奶奶经常与他玩一些你推我打、你拧我拉、东躲西藏、相互吓唬的游戏。妈妈也常对小飞不是打就是拧,甚至还用缝衣针狠扎小飞……
小飞上学后,到学校也这样对待同学。小飞容易激动,经常欺负女同学,和别的男同学打架。他经常在教室爬来爬去引人注意,用哭闹来掩盖自己的错误。
小飞上小学五年级时被推荐参加心理干预。专家在与小飞父母交谈时了解到,小飞的家庭关系比较复杂,小飞的父亲系二婚,第一任离异,小飞母亲是第二任;而小飞的奶奶也曾离异,与小飞爷爷是第二次婚姻。在家里,小飞的妈妈做生意赚钱养家,而丈夫也因做生意十天半个月才回一次家。
此外,据了解,小飞的妈妈曾经由于过于劳累,导致两次流产。心理专家分析,意外流产或主动流产的母亲们,她们生理上的损伤或许容易弥补,相比而言,其精神上的损伤却普遍被忽略和被轻视。流产或意外、或自愿、或无奈、或被迫,无论出自哪一种原因,女性面对流产时,无一例外会伴随紧张、焦虑甚至恐惧这些基本情绪。尤其是意外、无奈和被迫流产的女性,更容易伴有羞愧、悲伤、激动、痛苦、抱怨或愤怒等深刻的负面情绪。而小飞的妈妈又把这些负面情绪折射到了小飞身上。
于是,心理专家对小飞一家人进行心理干预。干预之后,老师就发现,小飞不再在地上爬,上课认真听讲,关心同学。老师原来对他很头疼,现在改变很多。
而小飞的妈妈也从不觉得孩子有优点、对老师发给她的作业从来没有反应,到后来主动回复老师短信:“老师,不好意思……”
几个月后,小飞还破天荒地完成了以前从来不交的日记作业,虽然写的日记不长,却写得非常真诚。他反思自己的不足,感谢班主任对他一直以来的关心和教导,保证自己一定会改变。